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

【讀書】讀書筆記 004 -《放學後》

image.jpg 


作者:東野圭吾 / 出版社:臉譜


推理評論家傅博專文導讀|第三十一屆江戶川亂步獎得獎作品


內容簡介:


「你在什麼時候會恨一個人?」
因為變調的愛情、破裂的友誼,或是無地自容的屈辱?
然而,對她們來說,當美麗、純粹、真實的事物被破壞,重視的回憶和夢想被摧毀時,恨意便開始萌發,恣意地蔓延開來......


內容節錄:


星期天的早晨,我隨著人潮站在月台邊緣,冷不防有人從旁撞來。我失去平衡,差點跌落鐵軌。隨後,列車疾駛而過。


  星期一放學後,我游完泳進入淋浴間沖洗,瞥見拳頭大小的白色盒子沉在深達腳踝的積水中。那是一百伏特家用延長線的插座,另一端連結在電源上。為什麼我還能平安無事?檢查電源箱,保險線路顯示電流量過載而短路彈開。


  星期二放學後,一件從高處墜下的黑色物體,落在我剛才走過的地方,摔了個稀巴爛。那是一盆天竺葵。再早個幾秒落下,那就會是一盆血紅的天竺葵了。


  星期四放學後,一具冰冷的屍體倒臥在體育場的更衣室角落,只不過,那名遭毒斃的男性不是我,而是學校的輔導部主任村橋。


  村橋是被人殺死的嗎?凶手和覬覦我生命的會是同一個人嗎?怎樣的恨意會轉換成冷血的殺意,在生活單純的女子中學裡取人性命?






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,相較於宮部美幸有著明顯社會導正作風、深刻人格情感描述的風格,


東野圭吾的作品好像更接近『推理小說』一些。


也可以說是男女作者不同的筆觸,宮部美幸的字句都滿溢著情感


東野圭吾則多專注於線索和細節的鋪陳,


坦白說乍看有些不習慣,太明擺著的推理脈絡。


也很有『一旦看完結局之後,還有沒有重新看過的價值』這個問題


但看完之後再回頭思考,其實對於人性也有不同層面的刻畫


並且更加寫實,讓人很有臨場感。


翻到最後一頁都還有出人意表的情節,則是很不一樣的地方


或許這就是東野圭吾的迷人之處。


另外我覺得這本的殺人動機男女有別,男生女生來看會有不同的理解~


『太可怕了!果然不能容忍這種人!』、『因為這樣而殺人?會不會太小題大作?』


至於看完結局這本書還有沒有價值的問題,我還要思考一下,哈哈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言聊聊吧~